听 水滴过北京历史的声音
来自 实验室仪器网
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北京城,经历过怎样一段供水、用水历史,她现在的繁荣和未来的辉煌背后,水究竟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,这是许多人所关注的话题。
据记载,北京在东周时期就有大量土井、瓦井,汉、唐、辽、金又建有砖井。至光绪11年,北京内外城已有土井1245眼,但水质多为咸苦。可以想见,在一座只用土井取水的大都市中,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根本无从谈起,加上历代古都官宦商贾气息的熏染浸泡,北京到新中国成立前,一直是一座消费型的城市,就不足为怪了。
1910年,孙河取水厂取用温榆河水,只经过沉淀池自然沉淀、砂滤池简易过滤后,就将水送到东直门配水厂。
1950年取用官厅水库的水,采用混凝、沉淀、过滤、消毒等多道常规水处理工艺,使供水水质有了改善。
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自来水事业的建设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,为改善人民吃水条件,国家拨巨款在北京兴建自来水设施。第二至第七水厂相继建成投产供水,同时对长辛店、门头沟、南口、通县等郊区水厂进行政建扩建,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新的城市供水体系初步形成。
1974年国家投资1.5亿元兴建的第八水厂,是京城规模最大的地下水水厂,而京郊潮白河流域是这个厂水源井的主要补给源。北京的地表水供水厂以密云水库、官厅水库为主要水源,这样的水厂有:田村山净水厂、第九水厂、长辛店水厂、城子水厂、仅供工业用水的第六水厂。
1979年,为清除水中的色、嗅、味,确定了以臭氧-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,使水质有了明显改善;现在,又利用RO反渗透技术,对不合格饮用水进行除盐处理,这是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水处理技术。为了让市民喝上放心水,从60年代起,北京就建立了水源运转工、水厂化验室及水质科三级水质监测系统,水质检测配备了气相色谱仪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、液相色谱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、放射性测量仪、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化仪器,水质检测项目已达到103项。
北京市现在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,为全国人均的1/8,世界人均的1/32,比缺水的以色列还要低,是座严重缺水的城市,为此,国家已经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。
水质是供水的灵魂,科学技术的发展,在北京制水工艺的变革中起着关键性作用。当年的水楼、蒸汽机和漂白水缸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;未来是什么样子,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,更要靠我们的不懈奋斗。
"听 水滴过北京历史的声音"相关
购买、咨询(仪器设备提交仪器设备信息